“中植系”崩溃,万亿帝国倒塌!

来源:清流财记   2023-08-12 17:17:05
A+A-

7月29日,一名自称在恒天财富工作7年的理财顾问公开发表了一封“自白书”:“爆雷了,都是高净值客户,单个300万以上的投资有15万人,涉及金额2300亿,单个客户最多投资50多亿。”这则消息像一枚炸弹,让整个金融界陷入混乱。投资者瞪大了眼睛,社会舆论如火如荼。


【资料图】

据这位理财顾问表示,“这是建国以来史无前例的大型债券违约事件,公司目前所有的债权类产品的募资和兑付都暂停,监管层已经启动了专项风险化解小组。”

与此同时,各类关于“中植系”金融帝国土崩瓦解的消息从各个角度爆出。“中植系”,这个由解直锟苦心孤诣26载打造的万亿资本帝国,这个曾经让无数投资者羡慕的高净值客户投资平台,已出现全面溃败的局面。

中植系在中国民营资本中,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创始人叫解(xie)直锟,人很低调,但21年因为心脏病已经离世了,虽然解直锟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一定听过他夫人的名字,著名歌手毛阿敏。

“中植系”原掌门人解直锟,就是毛阿敏的丈夫。巅峰时期,“中植系”拥有超万亿资产、超百家公司。在一线和核心省会城市的中产以上群体中,“中植系”的名头及其关联的投资,极具影响力。

“中植系”源于解直锟于1995年成立的黑龙江中植企业集团公司。1997年,中植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将房地产加为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司主导产业发展为造纸材经营与房产开发。

2001年,中植企业集团开始进军金融产业;2002年,中植企业集团联合哈尔滨市国资委、黑龙江省牡丹江新材料公司和哈尔滨宏达建设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出资重组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中融信托。

此后,“中植系”依托中融信托逐渐渗入金融领域,完成了由实业到“全牌照”金控帝国的转型。之后中植集团的业务向着多元化发展,集团采取三管齐下的战略,首先就是进军金融领域。

2001年,中植企业集团开始进军金融产业,2002年中植联合哈尔滨市国资委、黑龙江省牡丹江新材料公司和哈尔滨宏达建设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出资重组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就是中融信托的前身,从2002年开始大力发展信托业务。

同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两大业务也都蓬勃发展,不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中植系的金融业务。除了信托,中植也拿下了保险、租赁、公私募等各类金融牌照,组建了四大财富公司,即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从此走上了资本巨鳄的道路。

现在回头来看,旗下有三大序列:

第一层,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金融控股集团标配,保险、信托、银行必须占其二,这些组成了他名义上的产品端。

第二层,恒天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新湖财富。这些财富管理公司几乎全部都持有保险、基金销售和代理牌照,号称中国新财富管理的四大。这些组成了他的销售端渠道,也叫募资端。

第三层,直接间接参股了1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凯恩股份、美吉姆、美尔雅、皓宸医疗等等,横跨很多领域。这些可以算他的资产端。

运作模式就很明显了,表面上是"PE+上市公司"的制度套利,通过第一层信托出资售让成为小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另外一边,通过第二层财富管理公司卖金交所备案的定融计划或者私募,收购时下热门概念的未上市资产,然后第一层上市公司向未上市资产发起溢价收购。收购完成,第二层获得收益就可以离场了。

那上市公司因为并购了热门概念,炒高了股价,第一层也可以离场了。本质上还是利用上市公司的壳和二级市场的渠道搞资产放大变现。

简单来说,就是一边在超市里面收购没人买的小果篮,一边去农贸市场找新上市的新奇水果,找到了买回来放到果篮里,水果也挣钱了那果篮更挣钱。但其实,哪有那么多韭菜去买果篮?

皓宸医疗的变化

财富管理行业一直在疯狂增长,最疯狂的时候,2009年的135万亿规模很夸张啊,因为2008年才9万亿,只有它明年的一个零头。那个时候信托通过资管计划用贷款抵押的方式获得一些公司的股权,直接就以债权的方式让财富管理公司接了盘。

这样就避开了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要求的私募或者公募基金的资格,同时也绕开了监管对于私募投资者的要求。你买的是债权,又不是私募基金。那这种“伪私募”,只是财富管理公司挪用包装风险的N多办法之一。

的确也怪不了那些销售人员。他们总经理都不一定知道资产端的那点破事,更别说那些销售产品的理财师、客户经理了。

随着2021年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的离世,甚至都没有留下一份遗嘱,庞大的金融帝国由谁接班执掌引人瞩目。一时间,资本市场对于“中植系”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

随后,高层的不断变动,金融版图的收缩,管理的混乱不绝于耳,在经济环境普遍萧条的情形下,企业的稳定经营大于一切。而中植系恰恰是在此时群龙无首,无人掌舵,以致企业的内部经营发展出现了问题。

据媒体报道,本次“中植系”爆雷的是所属定融产品,涉及资金2300亿。鉴于中植系长期通过资金池的方式进行各种投资的“混合运作”,定融产品主要流向几个方面:集团自融,资本市场的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小型开发商。

对于这部分定融产品的风险形成,其实是在预期之中的,毕竟信用债市场迎来阶段性的震荡。因为本身定融产品的底层资产就不透明,加上集团资金池的混合运作,一旦定融的项目资金链出现问题,现金流周转不了,暴雷是迟早的事。

从官方的信息来看,这次涉及的暴雷的项目很多是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再说深一点,募集钱的过程对于中植来说似乎太容易,花的时候(借出去)也没有个把门的。

在往深层次看,随着整个大的经济周期的转型,叠加疫情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经营困难问题陆续爆发,再加上房地产周期性调整,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释放,定融产品所投向的企业融资、地产项目、城投债等陆续暴雷也是可以预见的。

中植系一句话概括就是借高利贷炒股的!中植系旗下有6张金融牌照,横跨信托、基金、保险、期货等领域,中植集团还控股、参股了四家财富管理公司,看似特别庞大,错中复杂。

但本质上中植系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就是一手用高额利息从富人手里拿钱,一手拿钱买股票,通过低买高卖维持整个金融帝国的运转

其实和宝能很像!为什么这两家企业之前都混的风生水起,这几年就相继暴雷了呢?因为它们都是海市蜃楼,姚振华这几年还多少布局了些实业,中植系几乎不碰实业,就一个纯粹“玩资本的”,拿钱,炒钱,玩杠杆!然后越来越大!

这种模式在盛世还万世太平,一旦遇上强监管,和经济下行压力,海市蜃楼就会瞬间坍塌!咱们的A股这两年实在是太熊了,不仅仅是散户不赚钱,其实基金和机构也不赚钱,在一系列强监管下,中植系在A股上也越来越玩不转了,同时受房地产的拖累!

现在的民营房地产一个接一个的暴雷,几乎都团灭了,但中植系,却是房地产背后妥妥的接盘侠,恒大、华夏幸福、佳兆业、融创、阳光城、蓝光地产、泰禾、世贸等背后的金主,都有中植系,而这些知名的房地产公司几乎全都暴雷了。光是一个恒大就是2万亿,中植系就是有再厚的家底,也不够这么往里填的!

中植系如果真的爆雷坐实,对于中国经济,金融市场,还有资管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绝对不是一件小事,从规模上来看,对于当下中国的国内经济环境而言,无论是恒大暴雷,还是中植系暴雷,都是万亿级别,已经堪比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雷曼兄弟规模。

中植系这次坑了15万富人,最少的投300万,最多的投50个亿。我看网上很多网友看热闹,觉得这次坑的是富人的钱,其实中产倒了,倒霉的还是穷人,你看今年大批大批的失业就知道了。如果老板没了,员工又上哪打工去呢!

和恒大一样,中植系资管的风险爆发,已经不是一个公司的商业亏损那么简单,间接和直接在接下来,给中国经济环境带来的伤害,恐怕会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和预料。

有人说资产清收到兑付给投资者,参考海航案例预计要3-5年。但我以为中植可能比不了海航。那时要救的,也就一个海航。现在排在最前面的恒大,还在手术室外晃荡呢。更何况3-5年,海航投资人也只不过拿到首期的零头而已。

在我看来最好的情况,是债务重组,找到投资方部分接盘,对投资方多一些补偿,并帮助其盘活资产。不过在经济没有继续奔腾的今天,这实在是对“接盘侠”心态和头脑的考验。

但在此之前我还要说,现有的投资人也不能闲着,该索赔索赔,该投诉投诉。如果不吭声,以后有钱分的时候,人家可能都不喊你。甚至3年以后,直接告诉你诉讼时效过了。

现金肯定是不够分的。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就取决于各自的份量,包括给对方制造痛苦的份量。不吭声的人,一定是被牺牲最多的人。

一轮轮经济大洗牌大出清过程里面,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重要的是,投资信心和预期受到的冲击和伤害,如何得到修复和改善。接下来,就要看国家了。这也是中国金融真正崛起以前的一个必然考验。

因此还是忍不住一声叹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雷,这些雷或间接,或直接都会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再此也奉劝广大投资者,定融不要去碰,不要贪图高额利息,你贪人家点利息,人间惦记的是你的本金!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