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刘佳 北京报道
又一消费金融公司被处罚。
5月17日,哈尔滨中心支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2023年5月9日,哈银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处58万元罚款,处罚日期为2023年5月9日。《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除哈银消费金融外,因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而被处罚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还有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
(相关资料图)
5月19日,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行政处罚是央行和银保监会针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手段,近两年来处罚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行业的业务合规提供了更加具有警示意义的参考。
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
关于哈银消费金融具体违法行为,公示表中并未说明。
于百程表示,此次哈银消费金融被处罚的项目为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属于金融机构违规的高发领域,在处罚金额上并不高,也并未涉及个人处罚。
哈银消费金融是全国第19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于2017年4月正式开业,当前注册资本为15亿元。
2022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哈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7.4%;资产总额为152.38亿元,同比增长11.57%;贷款余额150.73亿元,同比增长15.59%。
从2022年营收来看,在已开业的30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哈银消费金融排在第12位,从总资产来看,哈银消费金融则排在第11位。
记者打开哈银消费金融APP看到,在产品方面,哈银消费金融推出了线上产品“哈哈贷”,线下产品“开心贷”,年化利率均为10.8%-24%。哈银消费金融APP显示,其分期商城中包含3C、美妆个护、腕表、生活电器、大家电等消费类产品,并设置“助农专区”等。
通过梳理消费金融公司罚单情况,除哈银消费金融外,另有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机构因为征信管理问题被罚。
具体来看,2022年4月,锦程消费金融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 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罚22.6万元;同年3月,晋商消费金融因未按规定将异议处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未准确报送个人信用信息,被处罚款49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罚款3万元;2021年3月,捷信消费金融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规定,被处以罚款5万元,相关责任人Ebru Umut Deniz(时任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客户及销售服务中心部长),被处以罚款1万元;2018年10月,另有中银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被罚10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罚款2万元。
从处罚信息来看,监管对该类违规行为多采取了“双罚制”。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双罚制是金融监管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强调了机构部门负责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能够对市场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
年内罚单累计233万元
伴随行业监管趋严,截至目前,在开业的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超半数机构收到罚单。其中,锦程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多次被监管处罚,更有甚者,一年内三度被罚。
2月8日,2023年持牌消费金融行业首张罚单出现。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开具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因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被罚款75万元。此外,也有部分机构因贷前审查不审慎,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等原因被罚款百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年内消金行业已累计被罚233万元。
于百程表示,行政处罚是央行和银保监会针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手段。从2023年以来的处罚情况看,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处罚数量并未削减,显示出在消费金融业务竞争加大的背景下,暴露出更多了机构违规行为。
从罚单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几个方面,一是消费金融的信用信息采集和违反个人征信规定,二是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三是营销和定价问题,四是合作机构管理违规等。
“这几个方面也是近两年监管方出台相关监管办法比较多的领域。其中,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流向管理违规、贷后管理不规范是行业顽疾,而消费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是信贷资金流向监管的重点。”于百程表示。
在他看来,随着互联网贷款、征信等相关监管办法的落地执行,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将更加常态化。当下消费金融行业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叠加疫情等因素的扰动,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而合规经营,也是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竞争力的体现。
如何防范上述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苏筱芮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应当从顶层制度进行完善,利用金融科技强化客户的身份识别,并完善授信管理流程,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此外,机构还需要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履行各项操作规程,杜绝违规违纪。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