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长三角地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活动现场,内蒙古与长三角地区的企业集中签约项目108个,协议总投资2757亿元。
(资料图片)
其中,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共签约2个项目,分别为远景现代能源装备产业园(二期)项目和华景年产4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二期)项目,协议总投资额200亿元。
内蒙古阿拉善与运达风电、闰土控股集团等9家企业共签约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06.73亿元,签约项目涉及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农牧业、旅游业等领域。
另外,金风科技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签订了200万风电制氢制甲醇项目,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绿色甲醇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50万吨甲醇,形成企业发展与当地经济互利共赢的局面。
内蒙古表示,坚持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牵引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绿电招商,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80GW以上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内蒙古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历史机遇。内蒙古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21%,目前,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超过6500万千瓦,在建和拟建新能源规模超过1.3亿千瓦,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大约是过去20年内蒙古新能源建成规模的2倍。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为,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35亿千瓦以上,其中风电8900万千瓦、光伏发电4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燃煤火电装机规模,新能源发电量占自治区总发电量比重超过35%。
2022年,内蒙古已下发风光建设计划近40GW,包括风光大基地项目、四类保障性并网项目、六类市场化并网(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项目、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等多种项目类型。
根据已公开项目竞配结果不完全统计,以“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央企获取内蒙古风电指标占比近50%;以蒙能为代表的地方国企获取风电指标占比18%;以金风、远景为代表的制造商获取风电指标占比约12%;其他小型开发企业获取风电指标占比23%。
2022年引进3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打通了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了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从0到1”的突破。
开发商、制造商纷纷布局
根据内蒙古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现阶段新能源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风口”,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全产业链思维,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业发展。
要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锚定“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坚持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风光氢储车”一体化推进,风电主攻齿轮箱、发电机和轮毂、轴承、控制系统等薄弱点,力争今年整建制配套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氢能主攻制氢环节电解槽和储运环节压缩机、循环泵,力争今年制氢设备产能达到250台套;储能主攻上游电芯制造和下游储能集成,力争今年储能装备生产能力满足100万千瓦时储能装机需求。
内蒙古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巨大。在签约方面,今年以来,发电企业签约方向包括大基地、煤电机组配套新能源、一体化、绿电制氢等项目。整机商在蒙发力方向包括投资建设风电场、建设零碳园区等方向。
在会面时,大唐、国家能源集团、华能等发电央企都纷纷表态下一步在内蒙古发展布局。
国家电网表示,将积极配合三峡、华能、华电、蒙能等企业加快新能源项目和煤电项目前期工作。
大唐表示,下一阶段,将加快推进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力抓好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建设,积极推动绿电、绿氢、绿色煤化工“三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
国家能源集团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露天矿数字化、自营化、重载化建设,积极参与“两个联营”和大基地建设。
从项目推进角度看,这两年,内蒙古新能源项目招标、交付等进度也明显加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