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之后,各地的旅游景点人山人海,餐馆排起人龙。前阵子我到广州出差,机票、酒店价格也涨得离谱。刚过去的周末,有朋友在社交媒体转发北京各大地铁站内佩戴口罩的提示标语被撕去的照片,留言“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一切都在提醒,中国已经彻底走出疫情,经济生活重回正常。
过去几年因为疫情、监管等原因被重挫的民间投资信心也有待提振。今年第一季,中国的民间投资只略微增长0.6%;虽然房价有企稳迹象,但第一季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同比下滑5.8%,显示业者面对现金枯竭、债务违约压力,并没有因为经济刮起暖风,就立刻有更强的拿地和启动新项目意愿。
从去年12月放弃持续三年的“清零”政策,到今年1月全面取消边境管制,细想过去几个月中国的变化,有些恍如隔世。
(资料图片)
在他之前,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库克、高通公司总裁安蒙、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全球总裁温宁克、韩国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等都已在3月掀起过一轮访华潮,要抓住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近几个月,跨国企业高管接二连三访华,也显示外界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
不过,疫情重挫经济,带来的后遗症很难在短短几个月内被治愈,这也让一些分析师对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持谨慎态度。
但疫情三年的折腾,让中国经济元气受伤也是事实,这加剧了一些结构性问题,也让一些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容易被掩盖的问题显性化,变得更加棘手。一方面要化解疫情三年留下的后遗症,一方面要解决多年来累积的结构性顽疾,还要面对更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与外需形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星期二(4月18日)公布了步入后疫情时代首个季度的经济成绩单,这是一组叫人喜忧参半的数据。
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最近在一篇报道中提到,送外卖曾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只要肯吃苦,就能稳赚钱;如今,失业的职场打工人、创业失败的小老板、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入,外卖骑手人满为患,“让这份公平又易得的工作,快要失去兜底的意义”。虽然写的只是外卖行业,对中国就业市场,尤其是年轻人就业环境的现实,多少都能见微知著。
第一季超预期的经济数据,预示着今年中国有望实现官方定下的增长目标。在全球经济前景黯淡的当下,这对世界也是一个利好。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经济已明显回暖,今年第一季同比增长4.5%,实现了疫后的“开门红”。这个增速超出不少经济分析师早前的预计,显示中国经济的复苏步入正轨。
在中美科技与经济脱钩的阴云下,美国半导体龙头企业英特尔新上任的总裁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上周到访北京,对中国投下信心票。他态度鲜明地形容,中国市场在英特尔发展战略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严峻的就业环境波及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疫情下压抑很久的接触型、聚集性消费最近持续回暖,但耐用品的消费复苏势头并不强劲,与其花钱,更多中国人仍选择未雨绸缪。中国央行4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上,今年第一季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仍占58%,虽然比上季度的历史高点下降3.8个百分点,还是处于高位。
其中一个后遗症是就业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的5.6%回落至5.3%,但坏消息是,青年失业率连续第三个月走高,16岁至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上升到19.6%,仅次于去年7月19.9%的历史新高。
此外,一些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在疫情期间加剧,仍是高悬的利剑。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为例,疫情三年经济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骤减,叠加防疫封控支出上涨,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的问题逐年加深。最近西南边陲贵州省的官方智库报告就曝出,当地一些政府面对重大而又亟需解决的债务问题,已无法靠自身能力有效解决。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除了冠病暴发的2020年,今年全球经济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最糟糕的一年。该组织总裁格奥尔吉耶娃预计,中国今年将贡献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底子并不差,毕竟中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国也经历了令人惊叹的高速发展。也正因如此,当中国开放边境、走出疫情,开始恢复经济生活秩序,外界仍对中国抱有积极预期。
标签: